军训的号角破空而来,少年们以热血为墨,在校园的训练场铺开了青春成长的画卷,每一笔都写满朝气与坚韧。
晨光启训:军姿铸挺拔,青春初立魂
8月25日,清晨,食堂的热粥还带着温度,少年们已利落换上校服,列队等候。“全体都有,站军姿!”教官的指令刚落,一群尚带稚气的肩膀便瞬间绷紧,如挺秀的青松般拔地而起,目光齐刷刷投向远方,坚定得不含一丝游移。这是军训给青春的第一堂必修课——教会他们何为“挺拔”。



日头渐烈,训练场上的身影却愈发昂扬。跨立时,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被校准到分毫不差,仿佛用尺子量过一般;踢正步时,每一步的距离都精确到厘米,落地时溅起的尘土都透着股认真劲儿。教官的口令如洪钟般清晰有力,少年们回应的“一、二、三、四”刺破热浪,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汗水顺着脸颊滑进衣领,浸透了校服的肩背,可谁也没有抬手去擦——这点累,算什么?午后的地面被晒得滚烫,鞋底传来的灼热感像在文火慢炖,悄悄淬炼着骨子里的韧劲。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早成了这片场地上最响亮的青春宣言。


暮色中,操场忽然变了模样,成了欢腾的海洋。各班级的拉歌比赛拉开序幕,“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的吼声里,藏着少年人特有的不服输的倔强,也藏着一颗颗渴望靠近的心。陌生的脸庞在笑声中渐渐清晰,原本疏离的距离,就在这一呼一应间,悄悄缩短了。

拳术砺志:军体显英气,招式淬锋芒
8月26日。军体拳的训练一展开,各班方阵便陡然添了几分英武之气。出拳带风、踢腿震地、格挡如盾,每一招每一式都透着股不容小觑的刚劲。教官强调,出拳要快如闪电破空,踢腿需稳如磐石扎根,分解动作时的每声喝令,都像重锤敲在鼓面,
咚咚震在少年们心上。起初还有些磕绊的模仿,在一遍遍重复打磨中渐渐变得流畅——手臂扬起的角度更准了,转身的速度更快了,发力的节奏也愈发铿锵。当拳头带着破空声挥出,那不仅是肌肉的力量,更是冲破怯懦的勇气,是不肯认输的锐气在燃烧。
后来,当各班方阵的拳术声响成一片,踢腿时的跺脚声、呼喝声交织成雄浑的乐章,那份无需言说的集体默契,成了训练场上最动人的风景。休息时,有同学揉着发酸的胳膊直笑:“现在才算懂了,啥叫‘一身正气’!”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混着午后的风,格外清亮。


风雨淬心:细节藏严谨,家国入心怀
8月27日清晨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却给军训镀上了一层别样的成长底色。体育馆内,一场“叠被子大赛”正悄然进行。当教官将棉被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指尖捏出的每道折线都笔直如尺,连边角都挺括得像用刀裁过一般,围观的同学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住那方方正正的被子——这哪里是叠被,分明是军人严谨与细致的生动注脚。轮到自己动手时,大家俯身在棉被前,一遍遍抻平被面、捏实边角,仿佛在雕琢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午后的礼堂里,光影流转间,《金刚川》的画面让空气渐渐凝重。当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搭起生命桥梁,当硝烟中的号角声穿透炮火,座椅上的少年们久久沉默,眼角的湿润映着银幕的光。那一刻,“英雄”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家国”也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沉甸甸压在心头的分量。学生代表站起发言,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字字铿锵:“珍惜和平,为国献身”——这朴素的誓言,是少年们最真挚的共鸣。
影片散场后,同学们学唱校歌《志在远方》。“乘长风,破巨浪,少年志在四方”的旋律在礼堂回荡,歌声里有对新校园的憧憬,更有对未来的万丈豪情。



夜幕降临时,入境教育如期而至。讲座中,从民大附中的校史到成长的意义,帮助同学们明晰了作为民附学子的使命;从校纪校规的解读到作息时间的安排,给同学们指明了高中生活的规范与方向。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室内的灯光却暖得像一团火,照亮了少年们眼中愈发坚定的光——这场风雨里的成长课,早已在他们心里播下了坚韧与担当的种子。


集训攻坚:合练备汇演,拔河凝同心
8月28日。晴空如洗,万里无云,训练场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辉。旗语方阵的姑娘们最先闯入视线——她们身姿挺拔如白杨,成了这片场地最亮眼的风景。在教官一句句耐心的指导下,手臂挥举如精密钟摆,每一次起落都分毫不差;红白旗帜翻转时,在空中划出的弧线利落得像用圆规量过,转瞬便定格成标准的角度。“一、二、三!”口令响起,三十双眼睛同时锁定旗帜边缘,三十只手臂同步扬起又落下,每一个定格画面都像从同一模板复制而来,整齐得令人屏息。她们心里清楚,旗语是无声的军令,半分偏差都可能“误传军情”。从最初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到如今的眼神交汇便知默契,姑娘们用湿透的额发、磨红的指节,把“坚持”二字绣进了青春里。风拂过,旗帜猎猎作响,那是她们写给军营最鲜活的诗行。


不远处的刺杀操方阵,小伙子们如劲松般扎在地上。校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印记,顺着脊背往下淌,可他们的眼神却比阳光更锐利。教官的口令洪亮如雷,“突刺!”“格挡!”——话音未落,三十多根木棍已如钢枪前伸,带着全身力量爆发时的沉猛;转体格挡时,木棍相撞发出“砰砰”脆响,震得空气都在微微震颤。出拳、踢腿、转身,三十多道身影动作衔接得严丝合缝,仿佛是同一个人在镜前演练。从最初的动作变形、力道涣散,到如今的虎虎生风、气势如虹,掌心磨出的茧子、臂膀传来的酸痛,都是“坚持”二字最生动的注脚。木棍扬起,带起的是少年们一往无前的锐气;木棍落下,砸出的是军人般掷地有声的坚毅。阳光下,他们用热血书写着青春最滚烫的模样。

傍晚时分,训练场上的氛围悄然转变 —— 随着灯光亮起,期待已久的拔河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各班早已选拔出数名 “大力士” 队员,大家摩拳擦掌,互相整理着校服、系紧鞋带;未参赛的同学则自发组成 “啦啦队”,在赛道两侧加油助威。
“各就各位 —— 预备!” 随着裁判的哨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绳子两端的队员们瞬间后倾身体,双手紧握麻绳,青筋在手臂上凸起,脚步死死钉在地面。“加油!加油!” 啦啦队的呐喊声震耳欲聋,班主任们也忍不住挥舞着手臂,跟着喊出节奏;有同学甚至跑到队伍旁,跟着队员的动作一起 “使劲”。当红绳越过己方界线时,队员们激动地相拥在一起,汗水与笑容在灯光下格外耀眼;即便输掉比赛的班级,队员们也互相拍拍肩膀, 胜负之外,那份紧紧相连的集体情谊,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军训不仅是站军姿、练队列,更是学会坚持、懂得团结。截至8月28日,民大附中朝阳校区新生军训已近尾声,而这段充满汗水与欢笑的时光,终将成为少年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为他们的高中生涯埋下坚韧、担当与团结的种子,伴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