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精准破解教学重难点,10月28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康杰莅临民大附中朝阳校区,以课堂观摩与专题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为全校数学教师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教研盛宴。活动由朝阳校区数学教研组牵头组织,校区副校长刘舒婷及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研讨。

课堂展示:聚焦核心素养,演绎思维进阶
本次活动以两节特色鲜明的数学课拉开序幕,分别聚焦高中数学不同学段的核心内容,展现了民大附中朝阳校区的教师们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成果。

韩子健老师:三维思想解构向量专题,搭建知识进阶桥梁

高三师韩子健执教的《平面向量基底化、坐标化、几何化思想专题突破》,紧扣高考备考需求,构建了 “知识梳理--思想渗透--题型突破”的三维教学框架。

王安娜老师:情境驱动概念生成,破解新授课难点

高二教师王安娜带来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 1 课时)》,以“生活化情境导入--探究式概念构建--应用性能力提升”为设计主线,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既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又突破了理解难点。整堂课注重 “直观感知--符号抽象--应用迁移”的认知链条搭建,有效降低了抽象概念的学习难度。
专家指导:立足脑科学,锚定教学优化路径

两节展示课后,康杰主任结合课堂实例展开深度点评,并以专题分享的形式,从脑科学视角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系统性指导建议。脑科学视角下的数学学习能力培育思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方向。康杰主任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大脑神经突触建立联结的过程,教师需依据人脑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他强调:“抽象思维的形成依赖具象经验的积累,如王安娜老师的情境导入,正是利用大脑对生活化场景的熟悉度,为抽象概念建立‘认知锚点’。” 针对高三复习课,他提出 “结构化知识输入更符合大脑记忆规律”,建议韩子健老师可进一步将向量三大思想与函数、几何等模块进行关联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活动成效:凝聚共识,赋能教学提质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课堂示范--专家点拨--集体研讨”的模式,有效凝聚了教学共识。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康杰主任的指导既立足理论高度,又给出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尤其是脑科学与数学教学的结合视角,为今后的课堂优化提供了新维度。民大附中朝阳校区副校长刘舒婷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搭建高端教研平台,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方式,深化数学课堂改革,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青年教师感悟
康杰主任的课堂教学指导让我深刻认识到:高三专题复习课不仅要讲真题、练方法,更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起点,以学习策略为纽带,将知识传授转化为“策略建构”。当教学环节精准对接学生的认知强项与弱项,当解题方法能与抽象层级和思维路径深度融合时,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会解某道题”,更是“能解一类题”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策略,这才是高三复习课的核心价值所在。
----韩子健
通过康杰主任的指点,我认识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灌输结论,而是点燃思维,重现知识的“创造过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康杰主任的指导,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教学天地。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不断反思,持续精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王安娜
康杰主任的分享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底层逻辑,更有了对数学知识分类和认知分类的基本理解,他真正意义上指导了我们如何备教材、备学生。
----李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