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党委深度挖掘《抗战家书》的红色育人价值,精心构建了“主题授书—师生共读—观看回信展板”系列活动。活动伊始,校党委通过庄严的授书仪式奠定红色基调;继而组织师生共读,引导青年与革命先辈展开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最终以回信展板集中呈现学习成果,推动思想的深化与精神的传承。民大附中朝阳校区三个年级的党支部和校区团委积极响应活动号召,落实活动精神:以抗战先烈为楷模,激励学子坚定理想、勤学进取、勇担使命;既丰富校园文化,更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于家书传递,归于心田滋养,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知行合一中焕发时代光芒。
主题授书仪式

2025年9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党委常务副书记佟丽娟一行代表学校党委,在朝阳校区主持“弘扬抗战精神,践行使命担当”主题授书仪式。
师生共读活动
近日,民大附中朝阳校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党支部分别组织开展了“诵读抗战家书”主题活动。师生共选烈士家书,齐诵赤子心声,同忆峥嵘岁月。那些穿越时空的家书,是烽火硝烟里对家国的忠贞不渝,是生死抉择时对亲友的绵绵牵挂,是舍生取义时的铮铮傲骨,亦是历史对“和平永恒”最庄重的见证。声声诵读,读出了信念的力量,读懂了奉献的崇高,读醒了青春的担当。
一、高一师生共读活动展示
高一师生共同诵读《抗战家书》
学生的回信,为我绘制了一幅动人的“精神地图”。他们在回信中表达了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沉爱恋。有同学写道:“先辈守护的每一寸山河,都与我息息相关”,这正是一种深刻的家国空间认同。作为教师党员,我欣喜地看到,课堂上的山河版图,通过这次展览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成为了有温度、有故事、值得用生命去守护的家园。这激励我未来要将地理知识与家国情怀更紧密地融合,培植学生的根土意识。
----高一党支部 朱秀荣
翻阅这一封封学生的回信,如同聆听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我从孩子们“这盛世如您所愿”的承诺中,看到了红色基因的赓续;从他们“吾辈当自强”的誓言里,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传递。这不仅是观展的体会,更是他们向先辈递交的思想汇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党员,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内化于心的认同与外化于行的担当。我的使命,就是守护好这团火种,让党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焕发新的光芒。
---高一年级党支部 布素蕾
展卷凝思,字字千钧。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家书中的文字种子,已在年轻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这些泛黄的家书不仅是抗战烽火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史诗。作为语文教师,我震撼于文字背后磅礴的生命力量——既有“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赤诚,也有“念妻思子,柔情百转”的温存。这种超越修辞的生命书写,是最生动的母语教材。作为教师党员,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锤炼语言,涵养性情,让民族的文字真正成为塑造灵魂的力量,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年级党支部 何璇
二、高一师生共读活动展示
高二师生共同诵读《抗战家书》
参与此次《抗战家书》诵读视频拍摄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如此贴近鲜活的历史。先辈家书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直击心底,使我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以笔为枪,以信明志的一片丹心。抗战烈士的家国牵挂已经通过书中的文字,熔铸成了我们传承赤子之心的精神力量。我深刻领悟到,爱国从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浸润在血脉中的信仰,落实在行动中的担当。
---高二1班 肖湘硚
手捧厚重的《抗战家书》,深情诵读,字句铿锵,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在摄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拍摄了象征决心与力量的握拳鼓气画面,眼神中满是由历史激发的昂扬斗志。凝望远方的侧影,目光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这次富有感染力的视频拍摄,让《抗战家书》中的精神力量在镜头下生动重现,也让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股力量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畏艰难,奋勇拼搏!
——高二9班 王天一
这一次,我很荣幸参加《抗战家书》诵读活动的视频录制,我和党员老师们在一起录音,体会抗日先辈穿越时空的呼唤,感受传承和记忆的力量,感受红色精神和先烈们抗战的决心。我们还一起合作演绎书中的画面,体会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感受到彼此共同信念的认同,充分理解了合作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内涵。
——高二9班 高一鸣
三、高三师生共读活动展示
参与年级党支部组织的师生共读《抗战家书》活动,我对 “家国”二字背后的赤诚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那些泛黄信笺上,有战士对父母 “为国尽忠,不能尽孝” 的愧疚,有恋人 “待驱逐倭寇,再续良缘” 的约定,更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民族气节。同学分享深受触动的语句,让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不再遥远。从“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我,就用行动来教育我”的质朴告白,到“为了民族生存,我不能不这样做”的坚定抉择,每一封家书都是一面镜子,照见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传承这份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高三党支部 韩子健
纸短情长,字字千钧。阅读《抗战家书》,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通过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文字仿佛重现在我们眼前:左权将军于戎马倥偬中叮嘱妻女,字里行间铁血与柔情交织;赵一曼烈士绝笔中那泣血的嘱托,令人心颤。抗战家书,让我真切触摸到英雄们作为普通人的体温与脉搏,他们并非教科书上遥远的符号,而是有牵挂、有不舍的血肉之躯。这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冲击,远胜于任何枯燥的说教。于我自身,这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淬炼。这些泛黄纸张上所承载的赤子之心与家国大义,深深叩击着我的心灵。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动,在未来的育人道路上,让历史充满温度,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高三党支部 李可
师者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铸魂育人”。师生共读《抗战家书》活动,让我在先辈的笔墨中,学生的回信中,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使命。这些家书,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将把这些家书的精神内核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珍惜当下、勤学修德、立志报国的内生动力,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
----高三党支部 许崇娜
翻阅《抗战家书》,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线教师,这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教育教学和管理路上的方向指引。这些家书里,有战士对父母的愧疚,更有对民族未来的期盼。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承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家书为镜,在育人活动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课堂上,我将努力把家书故事融入教学,让学生从“赵一曼致子书”中读懂信仰,从“左权家书”里感受担当,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岁月静好都源于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
----高三党支部 孟丰收
观看回信展板
展板上,一边是泛黄家书的历史剪影,字里行间是烽火岁月的家国情怀与铁血担当;另一边,则是民大附中学子们笔墨酣畅的青春回信,是新时代青年对抗战先烈的隔空回应与庄严承诺。驻足其前的师生们,在细读与感悟中,完成了一场穿越八十余年的精神对话。




历史在展板中变得鲜活,使命经由参观在心中扎根。前辈的精神如同火种,通过一封封特殊的“回信”,在师生们心中点燃、传递,这份力量终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以下是同学们发自肺腑的参观感言。
观看回信展板的活动,让我深刻了解到抗战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岁月,深刻感悟到这段沉重历史的背后,是革命先辈们厚重的家国责任感,更是他们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这些体悟坚定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信念。我们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以奋发昂扬的姿态,携手共进。
——高一3班 张高阳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虽然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已结束,但是精神的接力棒将永不停息。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应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牢记使命与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高一3班 聂嘉淇
《抗战家书》回信展展板上一封封泛黄的家书,是烽火连天中未曾褪色的家国牵挂,旁边是由同学们亲手写下的回信。同学们向先烈们细数着今日中国的山河巨变,字里行间是“这盛世如您所愿”的告慰。还有的同学坦诚地写下成长中的迷茫与坚定,如同在与远方的先辈交心,寻求着指引。年轻的笔迹与沧桑的墨痕隔空相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无声进行。当同学们在信纸上郑重写下每一个字时,便已经从先辈手中接过了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这些回信是青年一代对这个时代的回答,我们应当肩负起这一代人的责任,赓续红色血脉,续写理想诗篇。
——高二9班 王睿妍
活动价值与意义

历史的车轮虽已滚滚向前,但那些关于爱、责任、勇气与牺牲的人性光辉,永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此次“家书与回信”系列活动,成功打破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变单向的聆听为双向的对话。师生在深入参与中,经历了从情感的深度浸润、思想的自觉内化到精神的集体升华的完整历程。红色基因从可知可感的书本文字,转化为激昂于心的理想信念;抗战精神从可触可及的历史丰碑,凝聚为“强国有我”的校园风尚与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真正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